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保卫处 > 安全教育 >  正文
 
共建和谐平安校园,做一名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11/5/8 16:00:08  浏览次数: 2306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共建和谐平安校园,做一名高素质技能人才

 

    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春天绚丽多彩的花。世界因如花的生命而精彩,可是,有的人却轻易地让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他的身边发生了暴力交通事故火灾、吸毒、自然灾害等等事件,使他们年轻的生命还未能报效祖国就离开了人世。可见,“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让我们携手共建和谐平安校园,让每个学生都争做一名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一、我们必须认识到平安校园建设是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安全和谐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一个学生承载了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最深厚的关爱和心血,如果学生在安全上出了问题,不仅会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而且还会影响学生背后几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发展为影响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及安全防范意识。

    二、学生要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好实操技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我们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通过问卷调查知,这是大多数学生及其家长都是赞成的,这些都是为了学生自身安全考虑,让学生在一个稳定、和谐平安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坚决抵制在学校大门口起哄、越墙外出等不良现象发生。

    三、一方面,社会需要人,离开人的社会是空洞的,无意义的,社会中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与人息息相关,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对社会的发展决定性作用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征服大自然,改造世界;另一人也需要社会,而且更加需要一个和谐社会,只要在一个和谐社会里,人们才能够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创造财富,社会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更加进步。所以,我们凡以和为贵,不争吵,不打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和谐平安校园与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相结合。为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环境,保卫处每季度都出一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消防安全禁毒宣传等专刊授(在1号食堂门口前面),保卫处消防巡查员每月都对学校有关的消防设备与设施检查一次,由保卫处、学生处、各系领导和全校各班班主任联合对学生宿舍学校各楼房进行治安安全隐患排查一次,已经形成长久有效的工作机制;共和谐平安校园与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相结合。为了学生饮食卫生,学校制定了有关食堂管理条例草案,还由学生食品卫生价格监督员负责对食堂食品卫生价格进行检督。让学生不但吃的放心,而且吃的有营养;共和谐平安校园与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相结合。我校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制定了针对的措施,整治路边不洁小摊点在校门口停放各类车辆未成年少年学生到周边网吧上网等等问题,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共和谐平安校园与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与服务相结合。我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有门诊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热线团体咨询班级咨询,还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讲座,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宗旨和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冲突,促进了学习进步;共和谐平安校园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我校每年都举办“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活动,使同学学会做人处事和自我管理服务,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健康活泼团结奋进互相帮助的良好风尚,为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整防结合构建和谐平安和谐校园。在坚持机制创新的同时,教育、公安部门坚持整治与防范结合。(一)积极推进校园警务建设,利用我校安防设备对全校全方位二十四小时监控,以防范社会违法分子的破坏和本校不良现象的发生。(二)加强“三防”,即充实人防、加固物防、规范技防。(三) 落实“六进”,即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禁毒宣传和消防管理进校园。有效地预防了各类案件和事故的发生,共建了平安和谐的校园氛围。

红花需要绿叶扶,辛勤园丁们的辛勤劳动,今天已是桃李满天下,让我们全校师生携手奋进,共创辉煌。愿每位学生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保卫处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信息
  下一篇:共建和谐法制校园,撑起一片朗朗睛空
教学设备分类
机械工程系 数控技术系 电气工程系
信息技术系 汽车工程系  
 
机构专业分类
机械工程系 数控技术系 电气工程系
信息技术系 汽车工程系  
 
机构导航
团委 教务处 学生处
保卫处 总务处 公共基础部
办公室 技能鉴定所 教学部督办
教研所 招生办 就业培训中心
网络信息中心 财务中心 基建办
机械工程系 数控技术系 电气工程系
信息技术系 汽车工程系  
Copyright@ 2025  湛江市技师学院 & 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3087229号 
  电话:0759-3300256   传真:0759-3306868   邮编:524037  E-mail:zjgj1957@163.com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42号
今日访问次数: 2813 次   当前在线 1 人